白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仙爱食菖蒲,菖蒲到底有何说法 [复制链接]

1#

菖蒲

菖蒲,天南星科菖蒲属。原产中国及日本。广布世界温带、亚热带。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叶基生,剑形,中脉明显突出,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

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

古书记载

《本草图经》:菖蒲,今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叶,长一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今以五月五日收之。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节尤密,一寸九节者佳,亦有一寸十二节者。采之初虚软,暴干方坚实,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于干燥沙石土中,腊月移之,尤易活。又蜀人用治心腹冷气骤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吴茱萸煎汤饮之良。

《抱朴子》中有句话,“周文嗜不美之葅,不以易太牢之滋味。”葅(zū),腌菜。周文王特别喜欢吃的这一口叫“菖蒲葅”,就是用菖蒲做成的腌菜。《吕氏春秋》中说,孔子向文王学习,也跟着吃这玩意儿,皱着眉头吃了3年才习惯。你说这东西该有多难吃!

神仙更爱吃菖蒲。历史上好这一口的神仙还真不少。如传说寇谦之、郑鱼、曾原等人,皆服食菖蒲得道。

《神仙传》中云:“咸阳王典食菖蒲得长生;安期生采一寸九节菖蒲服,仙去。”《抱朴子》云,“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冬袒不寒,日记万言”;又说“商丘子不娶,惟食菖蒲根,不饥不老,不知所终。”这位商丘子,是一位老猪倌,喜欢吹竽,都70岁了,看起来也就三四十岁的样子。人家问他养生秘诀,他回答说吃菖蒲根,很多人跟着学,因为太难吃,都没能坚持下来。汉代已有诗云,“石上生菖蒲,一雨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人好颜色”;梁代江淹《采石上菖蒲诗》中云,“冀采石上草,得以驻衰颜”。可见服食菖蒲以驻颜、长生,在古代曾是一种很流行的观念。

《神仙传》还有一个故事,颇具传奇色彩。汉武帝与董仲舒、东方朔等人登嵩山,斋戒等候神仙。到了半夜,神仙还真来了。这位神仙,身高两丈,大耳垂肩,相貌不凡。武帝行礼而问之。神仙说,“我是九嶷之神,因听说嵩山石上有菖蒲,一寸九节,服之可以长生,所以到此采菖蒲。”说完就不见了。

汉武帝于是也采菖蒲服食之,从官们也都跟着学。但这东西太难吃了,吃了两年,武帝老是犯胸闷恶心,而且似乎也没啥效果,于是大家都停了。有一个呆头呆脑的王兴,本是阳城一平民,他听说仙人教武帝服菖蒲,信以为真,服食菖蒲大概有几十年,最后还真的“长生”了,他老家的邻居老少据说世世都能见到他。

各家论述

1.《纲目》:菖蒲气温,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矣。

2.《本草汇言》:石菖蒲,利气通窍,如因痰火二邪为眚,致气不顺、窍不通者,服之宜然。若中气不足,精神内馁,气窍无阳气为之运动而不通者,屡见用十全大补汤,奏功极多,石菖蒲不必问也。

3.《本草新编》:石菖蒲,必须石上生者良,否则无功。然止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药。开心窍必须佐以人参;通气必须君以苍术;遗尿欲止,非加参、芪不能取效;胎动欲安,非多加白术不能成功;除烦闷,治善忘,非以人参为君,亦不能两有奇验也。

4.《本经逢原》:菖蒲,心气不足者宜之,《本经》言补五脏者,心为君主,五脏系焉。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治咳逆上气者,痰湿壅滞之喘咳,故宜搜涤,若肺胃虚燥之喘咳,非菖蒲可治也。其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总取辛温利窍之力。又主肝虚,心腹痛,霍乱转筋,消伏梁癫痫,善通心脾痰湿可知。凡阳亢阴虚者禁用。以其性温,善鼓心包之火,与远志之助相火不殊,观《本经》之止小便利,其助阳之力可知。

5.《重庆堂随笔》: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

6.《本草正义》:菖蒲味辛气温,故主风寒湿邪之痹着。治咳逆上气者,以寒饮湿痰之壅塞膈上,气窒不通者言之。辛能开泄,温胜湿寒,凡停痰积饮,湿浊蒙蔽,胸痹气滞,舌苔白腻垢秽或黄厚者,非此芬芳利窍,不能疏通,非肺胃燥咳及肾虚之咳逆上气可比。开心孔,补五脏者,亦以痰浊壅塞而言;荡涤邪秽,则九窍通灵,而脏气自得其补益,非温燥之物,能补五脏真阴也。而俗谓菖蒲能开心窍,及反以导引痰涎,直入心包,比之开门迎贼者,过矣。且清芬之气,能助人振刷精神,故使耳目聪明,九窍通利。凡寒饮闭塞,肺气不宣,则令人音喑,菖蒲能逐饮宣窍,而声自开,以视虚劳金破之不鸣,显然有别。主耳聋以下十二字,其义殊与上文不类,大观本不在白文之例,恐是后人羼入,姑存而不论。其止小便利一说,盖指清气下陷,收摄无权之症,辛温能升举下陷之气,或可治之。

《别录》主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则即《本经》之主风寒湿痹,复叠无别,殊是蛇足。温疟亦时行之戾气,而兼有湿痰蒙蔽,菖蒲涤痰辟秽,裨助正气,故能治之。然疟之虚实寒热,各各不同,偏举小儿,似嫌泛滥,且作浴汤外治,其效亦鲜。

《别录》此条,皆非精要,大是可疑,或后人有所点窜欤?甄权治耳鸣,则湿痰蒙其清气,而甲木少阳之气,郁而不伸者,即开通九窍之功效也,若肝肾阴虚,浮阳上扰之耳鸣,则非辛温开窍之所宜矣。甄权又治头风泪下,亦惟寒风外束者为宜,若肝阳自扰之头风,又不可一例论治。甄氏又谓治鬼气,濒湖谓治中恶卒死,客杵,则皆阴霾不正之气,固芳香辟秽之正治也。

《大明》谓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皆指寒湿交互,汩没真阳者,菖蒲秉芳冽之正气,自能胜邪而行气定痛。后人霍香正气等方,以及脑麝等疫证诸丸散,皆即此例。然菖蒲虽温,辟恶可言,而温中尚嫌不足,其直中三阴之大痛吐泻,转筋冷汗,脉伏色青等症,亦非此所能独当大任。

《大有奇书》中另有一传奇故事。说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个和尚跑到雁门山一个石洞里面,遇到几个女子,一问,居然是秦始皇时候的人。蒙恬修筑长城,抓妇女服劳役,她们就躲避在此,吃菖蒲为生,居然活到了唐代。

《道藏》中甚至有《菖蒲传》一卷,开头即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然后详细叙述了服食菖蒲的方法:采集小似鱼鳞者一斤,以净水和淘米剩下的泔水浸泡各一晚,再刮去皮,晒干后捣碎,同糯米粥和匀,参入蜂蜜,做成丸子,风干。

每日白天用酒送饮30丸,临睡前再服30丸。这样吃一个月,可以消食;两个月,去痰;5年,白发变黑,掉的牙齿都可以再生出来。如果吃10年、20年,那效果,你就想去吧。

喝“菖蒲酒”也有类似神效,尤其是端午,饮菖蒲酒或雄黄酒是一种习俗,五月初五甚至被称为“菖蒲节”。如梁代《对烛赋》中已有“菖蒲传酒座欲阑,碧玉舞罢罗衣单”;瞿佑《嵩县遇端午》诗云,“谁知此日菖蒲酒,又在山城独自斟”;戴复古《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诗云,“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元曲中亦有“菖蒲酒香开玉樽”之句。另外,古代很多药方中也都用到“菖蒲酒”。

菖蒲还有一种妙用,即做成盆景。过去,读书人家常见有这种盆景。包拯从池州给欧阳修带了一件礼物,是“石菖蒲一银盒”;苏轼在文登蓬莱阁下的海边捡了几百枚石头“以养石菖蒲”;吴济送朱熹一盆菖蒲,朱熹写诗谢之云,“翠羽纷披一尺长,带烟和雨过书堂”;最会玩的还是陆游,他曾在若耶溪上“自寻白石养菖蒲”,夏天又在堂中以大水盆浸渍白莲花、石菖蒲以消暑。《海墨微言》中说有一个和尚名叫普寂,简直是一位“菖蒲迷”。他在禅房中种植菖蒲,而且搞出种种造型,成狮子、鸾凤、仙人之状。宋人谢枋得《菖蒲歌》云,“异根不带尘埃气,孤操爱结泉石盟”,“玉皇一笑留香案,锡与有道者长生”;裘万顷亦有《菖蒲》诗云,“因仍一寸石,浸润九节根。人言可扶老,岁月须其蕃。”描述的都是菖蒲石盆景。

菖蒲是一种长生草,所以文人乐意做成盆景摆在几案上。李时珍认为,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点灯观书,能收烟气,不伤眼睛;置星露之下,早晨取叶尖露水洗目,有明目之效。养菖蒲也有学问,不能用河水和井水,要用泉水和雨水,最好是用一大缸存雨水,慢慢撇掉杂质,水纯净后再用来浇菖蒲;晚上放在外面接露水,早晨再搬到屋内。古人有《绝句》云,“一窗凉气如清雾,起看菖蒲叶上珠”,说的就是这种养种习惯。又石菖蒲喜洗根,常洗则叶细而秀。千万不可近烟,烟熏则烂死;也怕冻,冻则苗槁。菖蒲养得好,活几十年都不成问题。

古代还有在端午头戴菖蒲的习俗,如古小说《风月梦》中描述扬州风俗云,“那些村庄妇女,头上带着菖蒲、海艾、石榴花”;或者将菖蒲、葱韭和艾叶捆在一起,做成老虎、人偶状,后者即代表张道陵。端午这一天,亦可将菖蒲连带韭菜、大葱和艾叶混在一起放在门口、窗户甚至屋顶上,其辛辣气味足以让鬼祟避之唯恐不及。而且菖蒲形状类剑,亦有辟祟之效。《燕京岁时记》云,“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古代端午还有烧煮菖蒲水洗浴或擦洗身体的风俗。古小说《绮楼重梦》四十一回云:“过午,贾府向例,端阳日午时,各人要用雄黄、菖蒲加些香料煎汤洗澡”。这也是为了辟邪除祟。

《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李时珍认为,“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按中国人的观念,这种“百草之先生”的植物的叶子、根茎都充满了阳能,因而有助于长寿且能辟邪,所以神仙爱生吃菖蒲根,文人爱养菖蒲盆景,百姓爱喝菖蒲酒。

每日老黄历

农历二零二一年腊月初五(阴历)

公历年1月17日星期日

月名:己丑 物候:雉始雊 月相:娥眉月

日禄:卯命互禄 

彭祖百忌:乙不栽植丑不冠带 相冲:牛日冲(己未)羊

岁煞:岁煞东 星宿:东方房日兔-吉

空亡所值年:辰巳 月:午未 日:戌亥

今日阴阳贵神值位阳贵神:西南 阴贵神:正北

:打扫祭祀馀事勿取

吉神宜趋:天德合,月德合,天恩,四相,守日,要安

财神位

喜神:西北

福神:西南

财神:东北

甲子五行土十二神建执位值神朱雀

本月胎神:房床今日胎神:碓磨厕、外东南

:诸事不宜

凶煞宜忌:月建,小时,土府,往亡,朱雀,红沙,阴将,土忌

往期精彩文章

①.如何查询自己今年是否犯太岁怎么化解太岁,一篇文章教你怎么做→每日分享:太岁

②.想了解道士的礼仪文化吗?日常怎么行礼?看看就知道了→道教的礼仪文化

③.神秘的道医起源来自哪里?为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祝由术的起源与简介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