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书香迎江middot全民阅读第一季度 [复制链接]

1#

点击蓝字,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亲情篇·精彩回顾年是建党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弘扬优秀文化,展示迎江形象,进一步推深做实“书香迎江·全民阅读(第二季)”活动,安庆市迎江区政协特举办“线上朗读视频”征集活动。本季度主题为“亲情”,让我们跟随“书香迎江·全民阅读”的脚步,一起倾听朗读者的心声,感悟亲情~1.《幸福的白月光》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幸福的白月光

作者:芳纯

朗读者:芳纯(安徽泗县)

漫天满地的白月光,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澄澈的月光了。忆起儿时坐在新汴河坝上,皓月在空,千帆过尽,粼粼波影铺满河面,于是我朝着堰坝的方向走去。

我从一个有飞檐的鼓楼边路过。街巷寂静,平日里锁着的一道小门开着。这是一条封闭很久的路,从一些楼廊中穿过,有行人来来往往。树影婆娑,如在空明积水中的倒影。我沿着石板路往前走,月光把四周照得黑白分明。

忽然,迎面就遇到了我的母亲!

她穿着对襟盘扣的青灰色棉衫,是我以前特别喜欢的她的一件外套,非常漂亮。母亲满头的白头发,在白月光里更是白得发亮。她烫了中卷发,衬着俊美的鸭蛋脸。眉清目秀的她,身材颀长,优雅地走了过来。我扑过去,抱住她放声大哭:“娘,娘!你去哪里啦?我怎么都找不到你呀!”她美丽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紧紧地抱着我。月光如水,周遭寂静无声,我抱着母亲,低声哭泣。

我不停地哭着,快乐又悲伤,娘啊,我们一起晒过多少白月光呀!

儿时她牵着我的小手,无数次走过月亮堂堂的村子;我俩还在一个如白昼般的月夜,从家里去邻村,一路找父亲因醉酒而丢落的眼镜。那夜的癞蛤蟆在路上排了长长的队伍,我们感到很害怕,但眼镜居然还是给我们找到了,摔断了鼻梁处,母亲用膏药黏住,父亲戴上补过的眼镜,像戏里的小丑,我们嘲笑他时的欢笑,犹在耳畔。

而此刻,我真的和她在白月光下的楼廊里重逢了。重逢的幸福是那么强烈,母亲的怀抱依然是那么温暖、芬芳。我又哭又笑,母亲只是抱着我,微笑地看着我。我欣喜地感受到,母亲满身的书卷气,蕴藏在挺拔的身姿里,那是她原本就应该有的样子。不是被下放到无尽的苦作中,腰累弯了,关节炎腿都无法伸直的曾经。我太高兴了,我的母亲,终于是我心愿中的母亲的样子了!

我在幸福的泪水中醒来。今日,是我父亲去世一百天。

昨天大哥给我发来一个视频,是大嫂去买上坟祭品时遇到的一个老太太的背影:体态、衣着、走路时的姿势、背着手的位置、劳损变形的腿,晃动的身躯,包括一转头时雪白的短发,天哪,这世界竟然真有和母亲这么相像的背影!我看着手机上这个蹒跚的背影,哭了。

母亲去世四年多,我知道她真的去世了。可有了开心事我还会急着和她分享,会拿起电话,而当我拿起电话的时候,才知道永远也打不通母亲的电话了。

我只有在梦中和她相遇。

今天在满地的白月光里重逢母亲,她月光女神般的美丽和优雅,令我如此地欣慰,母亲一辈子永不消逝的美早已刻在我的心上。我是那么企盼她的人生能重来,不要遭受那么多的罪,不要忍受那么多的苦。我愿她只做一个美丽的教书先生。当我在梦中遇到这样的母亲时,幸福真是洒满了整个夜晚。

醒来,一切都回到现实,我依然悲伤,可我的悲伤中竟真的是夹杂了甜蜜的幸福——我在白月光般的梦里,见到了我心愿中的母亲。

划动上方区域欣赏美文

2.《目送》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目送

作者:龙应台

朗读者:徐琳(安徽池州)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汇。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象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寸ー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ー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划动上方区域欣赏美文

3.《三月随笔》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三月随笔

作者:刘斯宇

朗读者:刘斯宇(安徽安庆)

伴随着水珠落下的滴答声,三月的雨又落在了阳台的花上,这是它第十八次来到姥姥家,与前十七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我并没有看到它,姥姥也没有看到。路还是以前的路,老房还是以前的老房,只是过了今年春天,阳台上会少几盆花,黄昏里会少了两位“老儿童”拌嘴的影子,房子的侧面多了个大大的“拆”字。而这座烟雨小城里也少了一个从小在“宝宝好、宝宝能”下长大的孩童。

,对我来说,注定是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有笑容,有泪水,这听起来好像与前十七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不一样的是,这一年成长的泪水落在了少年的笑容上,这一年的笑容盛开在了成长的泪水中。

在这一年,我写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首歌,考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播音考试,还摔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跟头”。当时,不顾母亲焦灼的眼神,开始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犯浑,给我带来了难以忘却的教训,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更难以忘怀的回忆。我想,可能是在七八十年后的某一天,我扶着院子的栏杆蹒跚着,眼睛呆滞地望着正在打闹的猫狗,我的大脑还在闪烁着年轻时的画面,我的神智都不能马上反应过来子女的呼叫,却能在听见另一个苍老的声音中立刻望过去,眼中闪着泪光。

这一年,我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我没有去JongJ去过的餐厅,没有赶上零点发生日说说,没有在考试前给两位“老儿童”一个拥抱,在备战高考期间因为个人原因的确没有全力以赴……也有朋友问我这样做是否后悔过,我都是回答:“没什么后悔的,只是对这些事件的结果留有一些遗憾罢了。”其实,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还是会如此。感谢过去,它给我留下的伤痕,这都是我成人之前的必经之路,感谢它们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尽管它给我留下的是一些伤痛,但是,在当时,我可能觉得那真的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可是现在回忆起来,那不过是些生活的琐碎罢了。那些快乐、吵闹、微甜、苦涩,最后都只会化作茶余饭后的抿嘴一笑。过去的每一个决定都能让我憧憬未来,珍惜现在,而回忆过去,总能让我在最苦难的现在里,依然时不时地傻笑。

换作七八年前,姥姥总是三句不离学习,而现在,姥姥总会说:“过得好才是最重要的。"这听起来好像比以前说的话带来的压力要小一点,其实并不是,什么才是过得好?我并不是各种“二代”,想过得好,就意味着凡事要自己争取,就意味着自己要不断地强大,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学习。我从小就是一个擅长学习的人,但是我又不是一个擅长学习的人。我学模型、学骑车、学游泳、学播表、学说唱,学写词……都学得很快,唯独这“文化课”是个例外了,到了初中,似乎像“劫”一样,它烦我,我更烦它,却怎么也避不开它。就像现在一样,我看它实在是太烦了,才躲到这里和你们吹吹牛,聊聊天。其实我觉得这样还蛮轻松的,只是不能被老袁发现了,不然他又要打我了。

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想快点长大,所有的大孩子都幻想可以有天变小,我也不例外,但是我比较贪心,我既怀念小时候的"奥特曼""鬼抓人"“传纸条”的那份童真,又有着属于男孩子的对所谓的“宏图大志”的憧憬,这可能是我已经在成人的身体里还装着一颗孩童的心。这点在我妈那里表现得是尤为突出了,就算所有人都觉得我长大了,但在我妈的眼里我依然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在这一年,长辈的关心,朋友的关照,老师的教导和生活的经历真的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不仅是对人事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态度。但是,最无法抹去的就是它让我明白了眼前的苦困真的算不了什么,过不了多久,你觉得这只不过是自己在与朋友茶余饭后谈资的笑话罢了。

划动上方区域欣赏美文

4.《以爱的名义把家风传承》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以爱的名义把家风传承

作者:徐蔚

朗读者:徐蔚(安徽桐城)

划动上方区域欣赏美文

5.《父亲的目光》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父亲的目光

作者:胡笑兰(安徽安庆)

朗读者:王凡(安徽芜湖)

父亲的目光,那睿智的目光,疼爱的、鼓励的、欣慰的目光,总是在我的梦里,在我的眼前不断出现。

少年的我身体弱,总是爱生病。大约九岁那年,我又病了,发烧寒颤了好几天,母亲正急得六神无主。

出差的父亲回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径奔床头,一阵急切地呼唤伴着父亲心疼而焦灼的目光传递开来。我的小身体像在太空的幻境中漫游,迷迷糊糊中,我把父亲当成了小伙伴的父亲。

“孩子烧狠了,快,快,送医院!”屋外一阵忙乱的窸窣,我被抱上了担架,父亲现扎的担架。一医院赶。父亲掌着马灯走在前面,那盏马灯照亮了五华里黑幽幽的山间小道,也拂亮了母亲黯然神伤的眸。

我的那场病硬是留住了忙碌的父亲,医院陪护了半个月。吃药时,药片放进嘴里拿出来,拿出来又放进去,苦涩的味道在口腔蔓延,令我直打冷噤,直摆头。父亲温和的目光围着我。他缓缓地拿起了一片药放到自己嘴里,喝一口白水,一仰脖子,我听见了“咕咚”一声水响,我看见了父亲的喉结上下滑动。“兰儿,瞧见没有,就像爸爸这样。”父亲朝向我细声说,说话间还张了张空空的嘴。于是,我学着父亲的样子,真的咽下去了。

我好了,出院了。

“其实那药我是放在舌头底下了,哪能真的吞下呢。”父亲调皮地对我眨巴着眼。

那些年女孩子读书可不多见,我的童年伙伴们有的只读到小学,就回家了,幼小的身子便投入到繁琐的家务中。我的父亲母亲却舍近求远,在我和妹妹刚上初中时,就将我们送到离家近百公里的学校,麒麟中学住读。他的工资要管一家人生活,母亲精打细算,细水长流着料理着日子,家里虽不富裕,但也不缺用度。他们用在女儿身上的钱,那可是一点儿都不磕绊,我们每个月住校的花销是雷打不动的。

我没想到的是,父亲销售的潮流滚滚,涌到了我读书所在的小镇。

公务忙完,父亲背着沉甸甸的挎包就走进了校园,他心里记挂着他的两个寄读的女儿。

父亲一样样的往外拿着挎包里的东西。父亲拿出了一双皮鞋,系带子的猪皮鞋,婉约着一种民国风。那种样子今天想来还很时髦,我人生的第一双皮鞋是他在大上海买的。

“喔,大了点,还真只有我闺女衬得起!”父亲手托下巴,眼里泛起欣慰的光亮,似乎还有那么一点小得意和小骄傲。

还有我和妹妹的秋衣秋裤,它们丝绸般的质地,玫红、天蓝、草绿,各种鲜亮的颜色,鲜艳极了。这在当时的麒麟镇,大约是很稀罕的,打破了校园黑白单调的色系,一个干净清俊的中学女生脱颖而出,美丽而浑然不觉。

也许在潜意识里,他是想着把自己的女儿们打扮得像个公主吧。

而他自己平常花钱仔细,几乎节省到每一个铜板。我和妹妹去旅社看他,推开虚掩着的门,父亲正就着一杯茶水啃几块饼干。牛皮纸上撒了些饼渣,星星点点的,他嗑在掌心里,一点点仔细地嗑,那是他的午饭呢!我们呆呆地立在门口。父亲一抬头,看见了我们,他的眼里先是有点意外,接着有点不好意思,很快闪烁着明亮的欢喜……那一刻,我看见了父亲目光的深邃与丰盈。

“家书抵万金”,我写回去的家书,父亲认真地读,读给母亲听。读着,声音渐渐高起来了,激动地走到院子里,变成大声音地朗读,邻居们纷纷来听。其间父亲不无嘚瑟与快意,将他的喜悦抖落一院。

退休后,每天他早早起来,第一件爱做的事是喝茶。几碟点心,一样小吃,几盏茶盅,一把紫砂壶。那壶已经在他的把玩盘养里,紫光莹莹,温润如玉。那小吃是他自己的调制,随心随意,几块茶干、花生米、几根芫荽……切碎了淋些香油。父亲坐到窗下,在早晨的暖阳里眯细着眼睛,品咂着,就如品咂着他那传奇的过往,绵长细碎而幸福的日子。

划动上方区域欣赏美文

《书香迎江全民阅读》第二季度“家国情”篇(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家乡、歌颂人民的作品)现在开始征稿,欢迎广大读者朋友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sxyj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