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掌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民俗画家戴树良曾因画得不准确闹笑话
TUhjnbcbe - 2020/6/22 12:40:00

民俗画家戴树良曾因画得“不准确”闹笑话


提到戴树良,就会想起老成都。昨日,民俗画家戴树良携20余幅老成都民俗画原作走进宽窄巷子进行展出,并签售新书《老成都童戏百图》。在其笔下,老成都的民俗活动活灵活现,《倒糖饼》《掏耳朵》《豆花担子》《打道筒》……画作生活气息浓厚,众人有关老成都的记忆随着一幅幅图画逐渐清晰起来。接受成都晚报采访时,戴树良说,走上民俗画创作这条路,与《成都晚报》渊源很深。


  因《成都晚报》走上民俗画创作


  20多年来,戴树良用毛笔创作有关老成都的民俗画,见证了成都的城市变迁,这些被流沙河誉为“不仅是诗,还是史”的鲜活作品,成为成都历史文化的一张艺术名片,作家林文询称之为“画活一座老成都”。


  昨日签售现场,《老成都童戏百图》刚一摆出便引来众人围观,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精美画作,唤起不少成都人的记忆。一杯茶、一把椅,伺者专注掏耳,顾客闭目享受,寥寥几笔再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掏耳朵”这一老成都街头的旧俗便跃然纸上,还有“别弹子”“藏猫记”“抓子兒”……画册里每幅画都是一个有趣的成都故事。戴树良告诉,他正是因为《成都晚报》才走上民俗画创作这条道路。原来24年前,《成都晚报》开设老成都栏目,“每周一期都有一幅画,就是我画的老成都民俗画,连载了十余年,一千余幅老成都民俗画。”


  曾因画得“不准确”而闹笑话


  民俗画创作最困难的是什么?戴树良说,因为涉及到民俗画,所以道具的准确性最重要。谈及准确性,他称自己曾因画得不准确而闹出笑话,“当时在《成都晚报》发表作品老黄包车,构图上起初只画了一个人,感觉人少了,又画了一个人。”经过了解,黄包车只能坐一个人,带着娃娃才能坐两个人。之后有读者来信提出意见,报社专门刊文纠正差错。戴树良强调,画民俗画准确性十分重要,无论画什么都要去看一看。


  画这么多,题材会枯竭吗?他肯定地表示“不会”,“因为老成都民俗太多,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中都含有民俗的东西。”虽然老成都栏目已经没有,但戴树良创作民俗画的脚步并未停止。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俗画家戴树良曾因画得不准确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