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法教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秘密宗教社会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民间秘密宗教往往会发展为民间叛乱的组织基础,而且这些叛乱活动通常容易被镇压。本文将通过对明清时期典型秘密宗教的教义及其运作方式探讨。以及,秘密宗教最终发展为叛乱活动以及这些叛乱难以成功的内部因素。
自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民间法教非常的多,本文着重介绍起源自明代的“罗教”
罗教创始人罗梦鸿,本名罗清(年-年),字梦鸿,号思孚。山东即墨人,明代会道门头目,后世门徒则称之为罗祖,又称“无为老祖”。其创立的宗教俗称罗教,又称罗道教、罗祖教、无为教。后世民间法教皆为所影响,包含著名的斋教、白莲教,后期民间结党会社如青帮等,亦奉之为祖师。
罗梦鸿自幼父母双亡,过着孤儿的悲惨生活。因祖辈当兵,隶军籍,明代军籍社会地位低下,当兵是一种农奴性的义务,不得随意脱离。罗梦鸿14岁时被征召入伍,在直隶密云卫充当运粮军人,经历了运粮军人和水手们的苦难生活。
罗梦鸿从军期间,有了妻子与儿子,妻却寂寞难耐单身独居,红杏出墙与情夫偷情,罗由蛛丝马迹得知实情。将他们揭穿时,本欲拔刀杀死他们,后来把刀放下。临走前把妻子、孩子、马匹、武器都赠送给情夫,条件是由情夫代替罗祖服兵役,然后不知所踪,因为罗的失踪,其妻与情夫被衙门以谋杀罪逮捕,严刑拷打之下,两人都死在狱中。
出走后,罗依然挣扎在饥饿和贫困之中,他希望找到一条能改变自己社会地位和经济处境的道路。
最初,他拜佛教临济宗宝月和尚为师,念了八年阿弥陀佛,希望得到解脱,但是没有收效,后看到僧道超度亡灵时诵念的《金刚科仪》,又念了三年《金刚科仪》,还是没有得道。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就离开了
在外游荡了两年,回来后做了一个梦就突然“悟道”了,梦中梦见一位真人为他指点,他就大彻大悟了。其实,说白了就是罗梦鸿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从佛教那里找到实现自己发家致富,成为“人上人”的解脱之路,那就在佛教的掩盖下,创立一个教派,广收徒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并且依靠佛教名义,建立教派。
若干年后,有人发现罗祖在深山中隐修,苦坐山中,乡民以食物供养他,他却不理不睬,于是乡民们逐渐离去。过了不久有人发现罗祖鼻梁都凹陷了,原来他早就死了。民众于是为罗祖建庙奉祀香火,也供养罗祖的儿子。
罗教在创教之初,为了收拢人心和方便传播,不断编撰完善自己的教义。
其思想理论体系集中反映在罗梦鸿所著的
《苦功悟道卷》
《叹世无为卷》
《破邪显证钥匙卷》(分上下两册)
《正信除疑上无修证自在宝卷》
《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共五部经卷,分为六册,故曰“五部六册”。
在《五部六册》中摘引了大量佛教经论系统、禅宗语录系统、净土宗阐教系统、佛教科仪宝卷系统等佛教典籍,它不是佛经,而是偷换概念,自成体系。
编造出一个人类的始祖和宇宙的主宰--“无生老母”,而“真空家乡”就是“无生父母”居住的地方,乃是人类的出生地和最后的归宿,相当于佛教的“净土”或“西方极乐世界”。
无生老母崇拜和“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言,虽是罗教的基本教义,但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明清以来秘密教门和会道门的共同信仰。
众多信徒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而信服和尊崇。“天盘三副”说是罗教的信仰核心,指人类要经历青阳、红阳、白阳三阳三个劫期,现在正值红阳劫期末,人类将遭受最大劫难,入教者可以得到“无生老母”拯救,生活在“白阳世界”的天国里。
“无生老母”信仰的出现和“天盘三副”说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秘密教门有了完整和系统的信仰体系和基本教义。“天盘三副”说后来成为中国秘密教门共同的信仰核心,而《五部六册》也成为后来众多教门的摹本。
那么什么是罗教八字咒语?
“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八字咒语,又被称为罗教“八字真言、无字真经”。师父在收新弟子时会将这些咒语作为秘密传授给弟子。因为十分简短,所以即使是目不识丁的人也能很快记熟。教徒可能只是朝着特定的方向磕头,或只是“朝天”。
咒语也不必念诵一定的遍数。加之诵念咒语的仪式比较简单,甚至只要“经常”或“不时”念诵这八个字就行,不用行礼,所以这一咒语在民间流传十分容易。而且,在传教的过程中,这八个字被当具有神奇力量的做能够给人带来好处的咒语,因此很多下层民众比较乐于接受。
那么,我们如何让来理解这八个字所传达的内容呢?我们可以将其与基督教的创世神话进行类比,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伊甸园”与“造物主”。
但与伊甸园不同的是,“真空家乡”不仅是是人类诞生的地方,也是人类最终将要回归的地方。是一个摆脱了尘世苦难和生死轮回的“古佛家乡”、“西方净土”。而作为造物主的无生老母即生活于其中。
明末清初,河北省中部,即今高阳县的草桥关,佛教弟子弓长创作的佛经《龙华经》云:“元始以来,无天地、无日月、无人物”,“古佛出现安天地,无生老母立先天”“无生母,产阴阳,先天有孕;产先天,怀圣胎,变化无穷;生一阴,生一阳,婴儿姹女;起乳名,叫伏羲,女娲真身”,“李伏羲,张女娲,人根老祖;有金公,和黄婆,匹配婚姻”,“混元了,又生出,九十六亿;皇胎儿、皇胎女,无数福星”。
也就是说在世界片混沌之际,无生老母创造出天地日月、两仪四象、五行八卦以及山川河海、草木虫鱼、春夏秋冬,最后她又创造出“人根老祖”伏羲和女娲。无生老母的“皇胎儿女”也就是人类共96亿。
嘉庆年间,闻香教的支派收元教方荣升,编造的一份经卷中记载无生老母养育皇胎儿女的过程:一个月,在娘怀,红朦袍里。二个月,渐渐长,依托滋蒙。三个月,分刑(形)像,阴阳二气四个月,分阴阳,男女之根。五个月,才成就,五常之体。六个月,六坐门,雾雾昏昏。七个月,七窍中,糊涂过日。八个月,按八节,眉毛齐生。九个月,九空中,先口一气。十个月,临产时,降生非轻。
所生下,见是易,心中欢喜。每日家,嚼乳补,费尽殷勤。只恐怕,命不常,魔王侵害。无生母,发下愿,玄拜世尊。养活儿,十七八,成人长大......在这里,无生老母的形象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神仙,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历经十月怀胎的母亲。
这些皇胎儿女在老母膝下,在真空家乡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由于无生老母见到东土“乾坤冷静,世界空虚,无有人烟住世”,于是将众儿女发往下界。
罗教第四代传人孙真空所著《销释真空扫心宝卷》中记载:“自从老古佛安下乾坤,立就世界,观看东土并无一人住世。
因此才将自己本家儿女发到下方串壳住世。”临别时,无生老母含泪嘱咐儿女们:“你到东土莫要贪恋世,迷了真性,不得还乡。”儿女们听说,满眼流泪,双膝跪下,苦苦哀告,向父母讨个“归家妙偈”。无生父母对儿女们说:“你们若是思想亲,一心回家,只要你昼夜殷勤,少贪尘睡,举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得道了,刹那就到家乡。”
然而,众儿女降于东土,化作众生后,因为“只贪尘,男女配合,华花世界,饮酒食肉,贪欢作乐,各赌刚强,认定聪明,夸会夸能,专习琴棋书画,再不思本来家乡,也不肯思想无生的父母"。于是无法再回到无生老母身边。
由于孽缘深重,人世间的各种劫难由此而生,或者赤地干里、或者洪水滔滔、或者瘟疫遍地,以致草木枯萎,五谷不收,禽兽横行。刀兵劫时,人们互相残杀,血流成河,尸骨遍野。这一幅幅惨景,
在《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末劫众生品第十八”、“地水火风品第二十二”以及其他秘密宗教经卷中都有大量“形象逼真”的描绘。
在《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末劫众生品第十八”中,撰经人专门讲述“末劫”来临时众生所遭受的苦难:“下元甲子灾劫到了,辛已年机荒旱涝,又无收成。山东人民人吃人,人人扶墙而死。夫妻不顾,父子分离,来在北直,又遇饥馑。”壬午年“又遇灾劫年成,山摇地动,黄河水潮,淹死人民。蝗虫慌乱,阴雨连绵,房倒屋塌,无处安身。”
乾隆二十二年(年)河南收元教案内,教徒中普遍流传着一首“盖世荒歌”:盖世荒,盖世荒,我佛哭的泪汪汪。五谷又不收,百病从天降。好个时光,好个时光,错过一年落空忙。修一寸落在旱地上。早早找,早早找,看看南方祸起了。北方癸水动,中央土星闹,闹闹炒炒,水火三灾都来到。教男女,快忙逃,死到眼前不知道。
透过这些对末世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秘密宗教之所以大肆宣扬“劫变”,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普通乡村民众确实很容易遭受天灾人祸的侵袭。满清王朝实施高压统治,一些教首行教至率众造反,大多与民众的“求安”与“求变”的矛盾心理有关。
世界这么可怕,无生老母怎么能忍心自己的儿女遭受这等劫难呢?于是老母大发慈悲,派遣诸佛下世拯救众生回归真空家乡,如《五仙传道》中说:
一个弥陀念的清,老母灵山泪英英。眼看红尘大劫动,差下诸佛几十名。诸佛下凡来传道,普度原人回家中。先点一字元关路,后传无字九节工。
而派遣诸佛下世拯救众生回归真空家乡这就引出了明清时期秘密宗教的另一条教义,即“三佛应劫说”。
那么什么是“天盘三幅”和“三佛应劫”
“三佛应劫”又叫“三教应劫”、“天盘三副”,源自弥勒教信仰中的“龙华三会说。所以要首先介绍一下“龙华三会说”
佛教的“龙华三会说”见于《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
据《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记载,“弥勒先佛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内院,经四干岁(等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当下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佛,三行法会,广传佛法,拯救众生:“尔时弥勒佛于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众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得阿罗汉。”人们简称为“龙华三会”。
弥勒佛“龙华三会”救度世人的思想,符合中土各阶层民众的信仰,成为佛教得以弘扬的重要原因。
这种信仰在秘密教门中也大行其道,并与道教、摩尼教等教教义发生融合,形成了罗教的三佛应劫救世观念,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信仰体系。
明末圆顿教弓长撰写的《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对“龙华三会”做了较为全面的描述。
该经卷首称:“三世诸佛龙绘者,乃是三佛交宫,同聚一处。燃灯佛铁菩提树开三叶青莲,乃是龙华会;释迦佛铁菩提开五叶红莲,乃是龙华二会;弥勒佛铁菩提开九叶金莲,乃是龙华三会。
有三世诸佛万祖同来聚会,请龙华作证,讲说三乘九品,九十六亿贤圣,愿得相逢,有龙殊菩萨助道,凡圣交参,这便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龙华三会也。”并说:“初会龙华是燃灯,二会龙华释迦尊,三会龙华弥勒祖,龙华三会愿相逢”。这也是明清罗教对龙华三会信仰的基本阐述。
从以上阐述中我们了解到在明清罗教为首的信仰体系中,三佛依次是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宇宙从形成到现在分为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劫期”,即天盘三副,分别由三佛度化96亿有缘人。
第一劫是燃灯佛的劫数,他掌管世界十万八千年,坐在五叶青莲座上。这时的教叫青阳会,或青阳教。当燃灯佛管事的时候过去,就由释迦佛掌管世界。
释迦佛坐在七叶红莲台上。这时的教叫红阳会,或红阳教。等到释迦佛管事的时候结東,
弥勒佛掌管世界。他坐在九叶白莲台上。这时的教叫白阳会,或白阳教。
教派信徒有许多宗教经卷这些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一劫期及其变化。按照其中一部经卷的说法,劫数的时间分别具体定为、和年。
有部经卷称每个劫都有不同的时间安排。
在第一个青阳期,一天分为六个时辰(也就是12个小时).每个月15天,一年只有六个月。
在现世的红阳期,一天有12个时辰(24个小时),每月30天,一年12个月。
在来世的白阳期,一天有18个时辰(36个小时),每月45天,一年18个月。
莲花是三佛的象征,三佛所持莲花的颜色、叶数各不相同。
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分别持三叶莲、五叶莲、九叶莲,
莲叶相继增加,既有接续道统、行龙华三会之意,也包含除旧布新、改换世界之意。《龙华经》说:“三叶青莲开放,五叶红莲开放,九叶金莲开放,……此花是三佛劫数。”可见,三叶青莲、五叶红莲、九叶金莲分别代表青阳、红阳、白阳三劫,是三个劫期的特有征象。
罗教体系教门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来世的一般描绘上,也就不会被统治者称为“邪教”,其经卷也不会被称为“邪经”了。“三佛应劫”说的关键在于“救世”。
后世闻香教的《三教应劫总观通书》以三叶金莲、五叶金莲、九叶金莲分别代表三世佛,并明确提出“三佛轮管天盘”的政治口号。
《普静如来钥匙通天宝卷》中具体解释说:“燃灯佛子,兽面佛心;释迦佛子,人面兽心;弥勒佛子,佛面佛心。三级佛,化三世,佛法而僧。三世佛,掌乾坤,轮流转换。”
明确提出了三佛轮掌天盘的观点。
而当时的信众,大多将当时的世界看作红阳劫的末期,下一个劫应为白阳劫,弥勒出世,将度化他们,回到真空家乡。这就明显将当时的统治者比作“人面兽心”的弥勒。
三佛应劫说的影响深远,从宗教层面来说,“三佛”信仰为信徒提供了一套通俗易懂的说教,并令他们在信仰中得到某些慰藉(对弥勒佛开创的“白阳”世界的描绘,表现了下层民众对光明、长生极乐净土的向往)。
从社会层面来说,清代秘密宗教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出现;从政治层面来说,秘密宗教将释迦佛比为“人面兽心”,显然是将矛头直指现世的统治阶级。尤其是对劫难的描述,分明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人们在未来“白阳”世界中生活,如同天上神仙一样,《普静如来钥匙通天宝卷》中描述:“一十八劫满,改换形体。八百一十日为一年。天地无圆无缺,人无老少无生死亦无女相,才是长生大道。寿活八万一千,又立乾坤世界。
罗教的道德观是通过将佛、道二教的清规戒律与儒家的伦理道德掺杂一体,以通俗易懂的歌词等形式进行传播。然而,多数秘密宗教的劝善思想的目的是引导民众入教。告诫民众入教之后再多多行善,就可以在生前消灾赐福,在死后进入天堂,永享极乐。
通过以上对几个方面的教义的分析发现:罗教在“三佛应劫”、“劝善思想”等方面明显的体现了佛教、儒教、道教以及摩尼教等其他宗教的影响,是三教合流以及三教世俗化的产物。同时,罗教之所以大肆宣扬“劫变”,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普通乡村民众确实很容易遭受天灾人祸的侵袭。
以上这些就是罗教体系的基本教义。
罗教创教之初就在运粮军人和粮船水手中传播。明代的时候,有翁姓、钱姓和潘姓在杭州建立庵堂,“共兴罗教”。
入清后,罗教庵堂逐渐成为粮船水手的互助中心,遭到清廷查禁,水手们就把罗教庵堂从陆地转移到粮船上,以“老堂船”作为活动中心,老船堂的管理者,逐渐从以往年老无依者,变为对水手拥有生杀之权的帮主,罗教也从秘密教门演变为帮会性质的组织。
内部实行严格的家长制统治,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教规。教首对水手有奖惩处置之权。“各帮粮船,舵工、水手各立教门,多收门徒,结为死党。一切任其教主指使,捆缚烧炙,截耳割筋,毫无忌惮,为害殊甚。”后来与安徽安庆一带的安清道友会融合,又吸收了当地的青皮、盐枭等,形成青帮,罗教由此完成了江湖社团化进程。
如前所述,罗教的叛逆思想实为当时社会环境的产物。而另一方面,教首的私欲对于教众走向叛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教首为何能够在教中起到巨大作用呢?如何由结社组织发展为叛乱活动呢?
这就需要专门对秘密宗教的运作方式进行探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