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雅昌艺术网论坛↑免费订阅本刊
拨云现日话收藏 集珍护宝传千秋
——记古陶瓷鉴赏家丘小君一席话
文/常斌
马年岁末,老师回西安探亲之际,得与长谈。殷切寄语、谆谆教导间,流露出他对当下古陶瓷收藏现状的忧虑,对国内广大藏友的期望,感受颇深。遂概要整理记述刊出,以飨藏友。
有些朋友称我为大师,这个称呼我可当不得。我自认为,是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与那些古陶瓷界的老前辈们相比,自觉不及。那一辈的老专家、大师们,经历了20世纪初那段民族危亡的动荡岁月,那同时也是古陶瓷精品现身与流失的高峰期。历史不可复制,如今要想集中看到那么多的精品、珍品,已不可能。有幸的是,几十年前我能有机会跟随耿宝昌大师研习古陶瓷鉴定之法,历时七年帮助整理编撰《明清瓷器鉴定》一书,并参与了随后的全国文物普查,跟随耿老跑遍全国各地博物馆,尽览珍品。
如今大师们多已不在,祖国古陶瓷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就落在我们每个专家、每个收藏爱好者肩上。
国内收藏界的一些弊端
现在的国内古陶瓷收藏领域很热,同时也有些混乱,可以用“令人堪忧”四个字形容。
李鬼横行,李逵蒙冤。现在对古陶瓷的仿造,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甚至已经形成“造假、售假、藏假”的链条。不单国内,有些人甚至挖空心思跑到欧洲一些小城镇,甚至非洲,去埋“地雷”,专“杀”中国游客,令人瞠目结舌。伪品已经泛滥到杯弓蛇影、风声鹤唳的地步,大开门的东西反而常常没人敢认。如果把故宫的藏品抹去编号,拍照发到网上,说不定也是一片喊假。个别专家,见到藏友拿来稀有品种、高档器物,往往不敢认,甚至有些自己也认为应该是真品,可是由于怕担风险,干脆断假。民间有“高、精”的古陶瓷藏品,这是客观事实。有些是传世,有些出自古运河河道,有的是出自窖藏,我也看到不少藏友手中的确有“高、精”的藏品,东西对的我都予以了确认,嘱其妥善保存。也因为我确认了一批民间精品,有些人就说我是“国宝帮”。如果确认民间精品算是“国宝帮”的话,那我继续当下去倒也无妨。
大拍门槛高,小拍埋伏多。大拍卖公司,对藏品的来源和传承十分